Tuesday, May 12, 2009

天利行(合记)





老店一间间的关闭,老字号一间间的搬迁,茨厂街已面目全非。

曾经拍摄过这老店的相片,店里卖一些中国茶叶,还有麻将。因为店里有老柜厨,茶叶又装在大大的玻璃扛里,吸引了路过的我。

它的店面就在大众书局前,多年前再经过这老店时,已改换成一间保健中心。连基金雄厚的大众书局都要搬迁,更何况是经营小买卖的小商店。

上星期到茨厂街时,却意外的发现这间老店的踪影。可能对茨厂街的那份感情,店主又把店面搬回这里来营业,只是店面不再是从前的那间,而是在有茶城之称的雪兰莪大厦(Complex Selangor)里,在小小的店面里,有熟悉的老柜厨、一包包在玻璃扛里的茶叶,还有那懒洋洋的气氛。

原来它的宝号叫“天利行(合记)”,它只是零售一些普通茶叶的老字号。天利行如何能和其它在茨厂街的老茶行竞争呢?而茶城之称的雪兰莪大厦里边也立满各种类新的茶艺行,它会如何突击呢?

愿它能在茨厂街支持下去。

*天利行在雪兰莪大厦里的店面原来是海鸥摄影中心的原址,而海鸥摄影中心的主人就是本地出名摄影师--孔万良老师。天利行老字号回来茨厂街了,但另一间店--海鸥摄影中心也搬离了茨厂街.....

Monday, May 4, 2009

早期街灯柱 (3)




茨厂街保存下来的早期街灯柱外表精细,古典花纹造型,西洋风格浓厚。

1994年大马国能庆祝“大马电能百年纪念”时,送给顾客的纪念品是一支锡合金(pewter)街灯柱,造型与茨厂街的街灯柱很相象,下半部一模一样,以叶子造型为主,上半部可能被美化了,很本土味,不象西洋风格。

如果大家想看看这支茨厂街保存下来的百年街灯柱,可到文化街的文化小巷里找找看,在小巷里的一间咖啡档里,要勇敢的穿过咖啡档走进去,因为它就在里边了,但愿有缘的你能见到它,不然就让它安全的保存在小巷里吧.....

早期街灯柱 (2)




自从英国人把吉隆坡选为马来联邦的首都后,吉隆坡的发展一日千里。1905年鹅唛河的水力发电厂完工,吉隆坡才全面获得公共电能提供,大发光明。早期吉隆坡的街道及建筑物多以煤油灯为主,一些大型建筑物如火车站、联邦大楼多以小型发电机发电。

吉隆坡的公共电能发展史,在发展的洪流里,一些历史文物跟随发展因而消失,还好,在茨厂街还可找到一点点历史痕迹.....

在盘谷银行前,因为早期这一带路旁有五支街灯,所以老一辈的都称此街为五支灯,当然现在它是敦李孝式路的一部份。

当时的街灯会是什么样子呢?茨厂街身为吉隆坡最早的街,幸运的还保存着一支早期的街灯柱,因为它在不起眼的小巷里,因为它不在商业明显处,因为它不在被美化的范围里,所以它被人遗忘掉,也被保存了下来.....

它的生命力就象与它为邻的咖啡档一样坚强,在发展的洪流里,默默的经营着,不为外面高涨的租金而放弃。

早期街灯柱 (1)


*1994年大马电能百年纪念邮票



1894年陆佑和Thamboosamy Pillay在万挠 (Rawang)的矿场安置第一台私人发电机。

1900年劳勿澳洲金矿公司(Raub Australian Gold Mining Co. Ltd)于劳勿设立第一座水力发电站。

1904年6月槟城获得槟榔河发电的公共电能提供。

1905年吉隆坡获得鹅唛河发电的公共电能提供。

因对提供公共电能的要求,1910年霹雳,1911年芙容,1912年马六甲,1916年大山脚,1919年新山,1920年吉打,1922年山打根及
1923年古晋都陆续获得公共电能提供。

这就是大马公共电能百年史(1894-2009)。

*资料来源“1994年大马电能百年纪念邮票”

洗衣行 (2)


1997年雪兰莪洗衣公会因租约法令搬离,现在这里已出租改为餐厅,是结合文化和美食的老地方。

还好餐厅的业者没把洗衣行原来的建筑与门面设计破坏,让它保留原有的面貌,当然从相片中你还是会发觉原有的与现在不同。

洗衣行入口处的木屏风门带有岭南民族的建筑特色,可采光、透光,还能让屋內的人看見外面的世界之余保持自身隐私权。当然门外还有两幅木对联,是茨廠街少有的一间特色公会建筑物,可惜不能立身于茨廠街的文化街。

已改名为雪隆洗衣公会的雪兰莪洗衣公会,会所现位于旧古仔路的快乐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