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帝庙旁走入李霖泰菜市場,左右两旁拥有最早期的经典砖块店屋建筑物,面对面,店前中间的人行道窄小,空间只足够人和早期的人力车行走,在茨厂街属于少见的景色。后来这里成为非主流道路,小販开始在这里摆卖蔬菜,慢慢的形成茨厂街的一个菜巷。当中央巴刹的搬迁与改建为成艺术坊后,这里更成为热闹的华人菜市場。
当國會議員李霖泰为菜巷里的小販争取到把开放式的菜市場改为有盖菜市場后,大大改善了这里小販长久面对雨季干扰问题。
*商店(1) 为了生存,从鞋店转形到杂货店的林享记。
*商店(2) 茨厂街已不多见的神料纸扎店,顾客群为老街坊的阿妈阿婆们。
走进菜市场,从鸡肉到猪肉摊,蔬菜到水果摊,干粮到日常用品摊,这里都应有尽有。由于是在小巷里,这里的商店,也只剩下几家了,那就是:郑金源(Jay Kim Huan),振昌纸料店(Kedai Chin Cheong),林享记(Lang Hung Kee)。

*早期的商店(1) 友庐的书法商牌已被破坏了,真可惜。
*早期的商店(2) 同名的美发店Saloon Kong和Hair Dressing Hong。
这里还可发觉早期的商店踪迹有:友庐(Mes Yow Loo),Saloon Kong,Hair Dressing Hong。
随着茨厂街的老住客如妈姐们的搬离茨厂街后,再加上阻塞的交通与昂贵的泊车费,未来这里的菜市場将演变成如何?还是个未知数。
我想要报错!!!林享记不是杂货店,以前也不是鞋店!!!你到底有没有认真的访问过李霖泰菜市场里面的人,你知道振昌纸料店原本不是在霖泰菜市场,是几年前搬进来的吗?看到这篇东西,我好生气!!!你侮辱了我从小住到大的地方!!!!!!
ReplyDelete谢谢你的提醒,其实我还在收集茨厂街一带的商店资料,如果侮辱了你的地方,希望你能多多包涵。
ReplyDelete其实收集茨厂街商店资料不容易,商家的警戒心很高,第一件问你是那一家报馆的,不是报馆来的根本谈不上几句话,当然我不是林金城大哥,每个茨厂街市民都认识他。
希望像你这么有经验的茨厂街市民,能给予后辈多多指教、指点,让茨厂街的资料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