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20, 2009

洗衣行 (1)



雪兰莪洗衣行成立于1927年,是殖民地时期最早成立的华人行业组织之一。

洗衣同业多集在苏丹街,为照顾同业的福利,于是发起筹组洗衣行业组织。当时严桂荣先生为主要发起人之一,并通过当年的华民事务官朱嘉炳协力。洗衣行筹备委员成立时,林炳南先生任临时主席,带领全体委员及同业,共同负起组织业务。

90年代,洗衣行正式把公会业务搬离苏丹街,留下的店面会所,出租于人开飲食業。那就是现在大家所熟悉的文化街Old China Cafe了。

Wednesday, April 1, 2009

杂货行 (1)




茨厂街的杂货行是一座很漂亮及有特色的建筑物,建于1932年,高三层,今天它已转身变成一间背包客旅馆。如果周全计划,杂货行有很好的条件可成一间很有特色的高级旅馆,如新加坡的hotel 1929、 chinatown hotel、马六甲的 baba nyonya旅馆。

其实茨厂街有很多老建筑物可改造成这类型的特色旅馆,这样不仅可保护茨厂街的建筑物,也可把茨厂街的特色保留下来,成为一个吸引遊客的景点。

传统理发师 (3)


现在的茨厂街,除了现代潮流男女理发店外,还能找到唯一一家印度老兄的理发店,在文化街(jalan panggung)里。在以华人为主的茨厂街,他的顾客会是谁呢?早期的华人除了到传统华人理发店理发外,应该也能接受印度理发店吧!当茨厂街老年龄的房客都搬离后,印度理发店在茨厂街又能生存多久呢?

看回历史,其实印度人在茨厂街也有他的立足点,英国政府在十九世纪,引进大批印度劳工,分配在吉隆坡一带,如lebuh ampang及十五埤,当然吉隆坡的中心点茨厂街也不例外。现在茨厂街还保留一座建于1873年的印度神庙(sri maha mariamman temple)。

*早期茨厂街的理发店:中国、汉新、云南.....

传统理发师 (2)




说到传统理发师,其实在茨厂街还有一位,他的地盘在紫藤茶行与maybank间的小巷里(鬼仔巷),我拍摄过他老人家,但现在再也没有见过他了....... 当时也没想到这里还有另一位传统理发师的存在。老人家很亲切,不在乎别人的拍摄。

传统理发师 (1)





说到他,我想他应该是茨厂街的icon吧!每次他都成为镜头的焦点,是茨厂街的代表人物。他叫阿陈,茨厂街里的传统理发师,在中华楼后面的一条小巷里(杂货行旁边)为他的忠实顾客服务。

手上的理发剪,理发椅,一切都是那么的古典,这样的画面在乡下才能见到,但,那是七八十年代的画面,这种行业连在乡下都绝种了,更何况在吉隆坡呢!

但阿陈可不是好惹的,要拍摄,最好先得到他的同意,不然肯定给骂成狗血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