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8, 2009

关帝庙(2)






广肇会馆或关帝庙拥有百年(1888-2009)历史,是茨厂街古庙/会馆之一,当然从它的建筑物外观,你会错觉它是一座新的庙,它的一瓦一雕,都是那么的新,那么的现代,连我们的首相拜访茨厂街时,对这“新庙”有百年历史也大吃一惊。当然这只能怪理事的无知,在1994年的那场大修复中,把百年古庙翻新成这样。

古与旧的定义是什么?见过马六甲的青云亭,你就会知道百年的定义了。在青云亭你还能见到百年前的一木一瓦一雕,色彩原始,建筑造型保持原状,没有多余的现代物与装饰。

当然游客喜爱到关帝庙参观,肯定有它的原因,如果关帝庙能再提升百年古庙的内涵,如把它那好多片的百年匾額,对聯,木雕刻等,从阴暗的角落,搬到适宜的墙面展示,定能震撼人心,这可是十分珍贵的百年历史宝物呀!

Tuesday, August 11, 2009

关帝庙(1)








关帝庙座落於吉隆坡谐街雪隆广肇会馆內,屬於雪隆广肇会馆轄下之產业,建於光緒 14 年(公元1887 年)。历史悠久,远近聞名,加上地点適中,位处首都心臟地帶,香火鼎盛,是华裔同胞心目中最崇敬之庙宇,也是吉隆坡少數保存下來的古建築物。同時,其古色古香之设计,深獲中外遊客所喜爱,而成为獵影之对象。

雪隆广肇会馆关帝庙成立初年,当时处理华人事務,除了最高機構“公班衙” ( 华人对政府及法庭之稱谓,也意指“公司”) 之外,甲必丹、华長及会馆職員,也有權处理。據查,当时乡亲僑胞对会馆職員極為信賴,若广肇同乡或別府乡亲有任何生意生意轇轕、債務糾紛、家庭不睦等紛爭事件,最初將由会馆於关帝庙大堂內召集公判,如無法解決,便交由当时任甲必丹的本会馆職員葉观盛或趙煜華判斷。当年关帝庙除供善男信女膜拜祈福外,大堂亦成为会馆週年慶典、春秋二祭、新春等節庆時宴擺酒席之地方。

这座已被我国政府列為受保護建築的百年古庙,当年是以傳統的中国庙宇形式建成。雕樑畫棟、屋瓦、屋檐、对聯、神龕、匾額、雕刻品,处处都顯現出極高的中华古典艺术成就,尤其是铜香爐、一对铜花瓶和一把大关刀,分別刻有「光緒戊子年,光緒 14 年」及广東省城元和製造的字样,见證了关帝庙的百年历史的價值存在,是镇庙之宝。庙內的一磚、一瓦、一木等材料都是经專人從中国採購,並经1个多月之水路運抵吉隆坡。

关帝庙,顧名思義,以供奉关聖帝君為主。 关公,本名关羽,字云長,百姓尊稱关公。出生於公元 160 年,卒於公元219 年。关公在其近60 年的一生中,策马橫刀,馳騁疆場,征戰群雄,輔佐劉備完成鼎立三分大业,谱写出一曲令人感慨万端的人生壯歌。关公被後人推舉为“忠、信、義、勇”集於一身的道德楷模,並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後期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士農工商广泛頂禮膜拜的神聖偶像。在中国历史上,关公不僅被民间尊奉为“关帝”,而且被16 位皇帝禦旨加封,與孔夫子並稱為“文武二聖”。华夏子孫崇尚关公匡扶正義的品格,各处修庙祭祀,至今香火不斷。

关帝庙內亦供奉观音菩薩、金花娘娘、何大仙姑、財神、当年太歲、伏虎玄壇、趙公元帥、文昌星君、福德正神、陰陽察理、五方五土龙神。

关帝庙历经百年岁月,在日晒雨淋的摧殘下,已呈殘垣敗瓦,每遇滂沱大雨,几成澤国,因此本会於 1994 年发起重修关帝庙工程。首先由本会发出款項外,並发起募捐,獲得社会人士之熱烈反应,解囊襄助,集腋成裘,互相合作,在众志成城之下,於1996 年完工,並以新面貌傲立於首都市中,继续与广大市民齊步迎向未來。同时,这座具有历史意的华人古庙,已成為首都吉隆坡重要的旅遊勝地之一,每天迎接來自世界各地之旅客參观緬懷。

*位于Jalan Tun HS Lee(谐街)。

“载自雪隆广肇会馆”

Monday, August 10, 2009

Art Deco风格


属Art Deco风格(装饰艺术风格)的南益大厦,
位于Jalan Tun HS Lee, Jalan Hang Lekir路口



“当我们想起任何一种重要文明的时候,我们有一个习惯,就是用伟大的建筑来代表它。”当代杰出艺术家杰克逊如是说。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编年史,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书写着社会的繁荣兴盛,承载着城市的风雨变迁。建筑不仅使人类的身体得以栖息,还使人类的心灵有了休憩的家园。在建筑营造的这个独特的空间里,人类的文明被细细研磨,建筑的每片砖、每片瓦、每粒沙子、每个线条,都被镀上浓浓的时代印记。

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如果一个时代没有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如果一个城市没有值得流传的建筑物,那么,这个城市的历史将是苍白的,这个时代是有缺憾的。城市需要这样一种建筑,它的光芒穿透历史的层层浓雾,仍留给世人一种慑人心魄的美;它的风采经得起岁月的洗涤,仍然光彩照人。

正是因应了城市对这种经典建筑的召唤,Art Deco应运而生,始一出世,便成为建筑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种流派,风靡全球,震惊世人!从此,Art Deco便以其卓然的光芒,辉耀了整整一个世纪,并至永远!

任何一种伟大艺术的诞生都伴随着一个艰苦探寻的过程,在苦苦的寻觅中,一刹那的灵感突然来袭,没有人能够想到这一刹那的灵感,将成为影响世界的力量!Art Deco就是这样。它的诞生,已然改写了世界!

Art Deco起源于法国,是从新古典过渡到现代主义之间的一种装饰艺术风格,1925年在法国举办的世界艺术装饰和工业博览会象征了这一易笆我帐跤风格的成型。它的主要特征是对一个简单的几何纹样有规律的展开,形成较复杂但极具韵律感的整体上的视觉冲击,即艺术装饰风格。它的风行伴随着新一代富裕阶层的诞生,这些新人群渴望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确立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当他们既不想回归传统,也不愿意陷入冰冷的机器或网络世界里时,这时Art Deco就成了一种极佳的语言。

“载自网页”

茨厂街建筑物风格



早期茨厂街的建筑物风格拥有中国南方建筑特色,后来再融合西方设计而成一体。一般吉隆坡的旧建筑物都是窄小与长型,综合了楼下经营商店,楼上为住宿的特色。1880年期间的店屋多为木材料配亚答屋顶,后来为了防备经受火灾的破坏,地方政府规定所有的店屋须以泥砖重建。

如果仔细观察,茨厂街的建筑物可分类为三个风格,那就是:

1)1880-1900年的Utilitarian风格(实用性风格)。

2)1900-1930年的Neo-Classical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

3)1930-1940年的Art Deco风格(装饰艺术风格)。

人镜慈善白话剧社(2)





雪兰莪人镜慈善白话剧社的建筑物拥有西洋古典设计,建于1920年,整座双层店屋立在苏丹街及汉惹拔路的交界,自从建筑物油了白漆后,在太阳底下它变成气派十足,形象特出。

它的上层屋顶原是有栏杆设计,但在正面上层却设计一片高墙,并在上面刻上长长的人镜名字书法字,形成中华艺术和西洋古典建筑物设计合成一体,成为茨厂街一大特色,也是茨厂街里最大的书法字招牌呢!

Wednesday, August 5, 2009

人镜慈善白话剧社(1)




雪兰莪人镜慈善白话剧社(Yan Keng Benevolent Dramatic Association)倡办于1917年,成立于1920年6月1日,「人镜」两字,意为”以人为镜”,希望社会人士能为社会为人群,为慈善而服务。

人镜慈善白话剧社宗旨是以研究戏剧、音乐、歌咏、艺术及慈善为主。由酷爱演唱、艺术者游山泉、郭云泉、苏炳坤、任苇苗、沈辉、梁仁甫等人发起,他们觉得当时虽然有不少工商团体或俱乐部等相继成立,唯这些商团体或俱乐部只限于同业,并非是个纯粹的艺术团体。有鉴于此,人镜慈善白话剧社希望可聚会埠中各阶层人士,集思广益。

人镜创立初期,一切设备,家具皆非常简陋,同时因经费拮据,社务活动,时断时续,设址亦常更移,及后得先贤梁少初之助力,广招社员,复征得叶槐森,曹乃织二君担任义务教授,每晚举行练歌习剧,社务呈现以示蓬勃,并陆续得到不少新同志加入,至此,梁少初君,应记一功。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南侵,时势动乱,社务被迫停顿,社员们为了生活及保护社址,在原址设东亚茶楼,待光得后人镜经济再度陷入困境,元气大伤,难于推动社务。

1948年社员陈东升君举焉邓荷义君任司理(邓君连任人镜司理二十五年),邓君大展雄才,先开办人镜社员彩票,续而创设人镜慈善后部借以发扬互助精神,普及社会福利。(善后部全盛时期社员多约一万三千余人)至此,人镜经济渐有盈裕,乃买下现今会所及购买产业,收益所得,维持常年经费。搞好经济,人镜社务方得一逐步恢复发展,再次为社会谋福利。

人镜好比一般济世慈航,能够生存逾半个世纪均全靠先贤们艰苦经营。他们虽屡遭挫折,但并不气妥的精神,值得我们钦佩。当然在今后的岁月里,人镜慈善白话据社,仍然秉承前贤创设的宗旨,借戏剧、音乐、歌咏诸艺术,继续不断为社会慈善义演,为国家、为社会谋福利也。

*位于Jalan Sultan, Jalan Hang Jebat路口

“载自人镜慈善白话剧社”

戏院街2号角头建筑物





90年代,当文化街概念被提出后,戏院街就出现了几间很有文化特色及以文化概念为主题的商店,如:大将书局、海螺民歌餐厅、唐艺轩茶行、咖啡馆及Old China Cafe餐馆。各有特色,在戏院街百花齐放,成为年青人必到的文化街。

最后连画家叶逢仪也来扯上关系,在此开一间美术馆,名为“叶逢仪美术馆”。画家叶逢仪的美术馆就是早期会宁公会租赁的戏院街2号角头建筑物,可惜当初没拍下照片留念。

2号角头是间很特别的建筑物,它拥有广东式的大门,也就是有一排木棍组成,要开门,只需把木棍门推入门旁的一排洞口。就像现代的铁花门一样,这种门通风、透光又可防盗,非常特出。当时(90年代)的茨厂街只剩余三间建筑物拥有此广东式的大门。画家叶逢仪的美术馆没大事装修,对2号角头建筑物没构成破坏,后来的后来,叶逢仪的美术馆搬走了,大将书局、海螺民歌餐厅、唐艺轩茶行也搬离了文化街,从此文化街也成为历史名称⋯⋯

今天的2号角头建筑物是一间批发中心,广东式的大门不见了,它已不再是茨厂街最特别的建筑物了⋯⋯

雪隆会宁公会



1922年,明智的乡贤为求同乡守望相扶,促进团结,共谋福利,遂在文良港发起筹组同乡会。当时教育未普及,社会风气仍存有浓厚之保守习尚,而本会乡贤已有高瞻远瞩,团结乡人之 会宁源自广东省四会市与广宁县两邑族人联合组成的会馆,会名拣取两邑之末一个字,故名会宁。

经过两年时间之研究筹备,同乡会终于在1924年11月1日宣布正式成立,订名为雪兰莪会宁会所,租赁吉隆坡戏院街2号为会会址。

正当大事扩展会务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会务全部停顿。迨马来亚光复,始逐步重整会务。唯大部份的文件均遭损失,有关事迹已无从稽考,实为一大憾事。

1954年,购置会所愿望落实。翌年,位于半山芭巴沙律之二层会所建竣,惟经商议后,觉的该地段处繁盛之商业区,不宜作为会所之用途,故将之租出,以该租金充作扩展会务之经费。

1968年,在广大同乡支持下,终于得尝所愿地购下吉隆坡戏院街8号会所。1983 年,筹备多时之会所重建计划正式获得政府批准,逐于1984年5月初将2层门楼拆除。经过一年多的赶建,5层会所新大厦终告落成。

为适应环境,1995年“雪兰莪会宁公会”更名为“雪隆会宁公会”。

*90年代,画家叶逢仪曾租过2号(角头)的建筑物开美术馆。

“载自雪隆会宁公会”

Tuesday, August 4, 2009

茨厂街的社团、会馆、公会



茨厂街及一带现存或已搬迁的社团、会馆、公会有如下:

寺庙:
广肇会馆关帝庙(Jalan Tun H.S.Lee)
仙四師爺廟(Jalan Tun H.S.Lee)
天后宫庙(Jalan Tun H.S.Lee/已拆除扩建为雪隆海南會館)
陳氏書院(Jalan Stadium)
威鎮宮觀音寺(Jalan Maharajalela)

当然茨厂街一带还有印度人的斯里瑪哈瑪麗亞曼廟(Jalan Tun H.S.Lee),
錫克警察廟(Jalan Balai Polis)

地缘性组织:
雪隆广肇会馆(Jalan Tun H.S.Lee)
雪隆惠州会馆(Wisma Fui Chiu, Jalan Petaling)
雪隆会甯会馆(Jalan Panggong)
雪隆嘉应会馆(Jalan Sultan)
吉隆坡赤溪公馆(Jalan Sultan)
雪隆海南会馆(Jalan Sultan/搬迁Jalan Putra)
雪隆番禺会馆(Jalan Kampung Attap)
雪隆安溪会馆(Leboh Pasar/搬迁Jln Ampang)
雪蘭莪福建会馆(Jalan Tun H.S.Lee/搬迁Jalan Ampang)
吉隆坡永春会馆(Leboh Ampang搬迁Jalan Dang Wangi)
雪隆广东会馆(Jalan Tun H.S.Lee /搬迁Jalan Pudu)
雪隆广西会馆(Jalan Sultan/搬迁Jalan Pudu)
雪隆潮州会馆(Jalan Tun H.S.Lee/搬迁Jalan Ampang)
雪隆中山同乡会(Jalan Panggong/搬迁Jalan Kg Attap)
雪隆茶陽回春馆(Jalan Cross/搬迁Jalan Pudu)
雪隆岡州会馆(Jalan Sultan/搬迁Jalan Pudu)
雪隆高要会馆(Jalan Sultan/搬迁Jalan Kenanga)
吉隆坡河婆同乡会(Jalan Sultan/搬迁Jalan Pudu)
雪隆兴安会馆(Jalan Panggong/搬迁Brickfield)
雪隆龙岩会馆(Jalan Sultan/搬迁Taman Maluri)

血缘性组织:
雪隆叶氏宗祠Jalan Tun H.S.Lee
隆雪陈氏书院宗亲会Jalan Petaling
雪隆李氏宗亲(Jalan Sultan/搬迁Jalan Pudu)
吉隆坡谢氏联宗会 Jalan Kampong Attap

业缘性组织:
隆雪中華大会堂(Jalan Maharajalela)
吉隆坡、雪、森、彭金钻珠宝商公会(Jalan Sultan)
雪隆咖啡茶餐商公会(Jalan Tun H.S.Lee)
吉隆坡小贩商业公会(Jalan Sultan)
隆雪中华百货商会(Jalan Sultan)
雪隆机器厂商会(Jalan Hang Kasturi搬迁Jalan Pudu)
雪隆杂货行(Jalan Sultan)
雪兰莪理发公会(Jalan Panggong/搬迁Jalan Pudu)
雪兰莪洗衣行(Jalan Panggong/搬迁Taman Gembira)
雪兰莪暨联邦直辖区客属中原联谊社(Jalan Sultan)
隆雪中華百貨商會(Jalan Sultan)
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工商总会(Jalan Hang Kasturi搬迁Ampang)
马来西亚布疋百货制衣总会(Jalan Sultan)
马来西亚华人行业社团总会(Jalan Petaling搬迁Jalan Pudu)
雪隆海商公会(Jalan Hang Kasturi搬迁Selayang)
雪隆建造行(Jalan Panggong/搬迁Jalan Pudu)
雪隆缝业公会(Jalan Sultan /搬迁Jalan Pudu)
马来西亚社团秘书公会(Jalan Sultan /搬迁Jalan Sungai Besi)
雪隆屠业行(Jalan Sultan /搬迁Jalan Pasar, Pudu)
雪隆自由车摩多西卡商会(Jalan Petaling搬迁Jalan Loke Yew)

俱乐部:
雪兰莪人镜慈善白话剧社(Jalan Sultan)
雪兰莪庆同乐慈善国术团(Jalan Petaling)
隆雪益贤俱乐部(Jalan Sultan)
雪兰莪侨安俱乐部(Jalan Petaling/搬迁Ampang)
雪兰莪群安俱乐部(Jalan Sultan /搬迁Jalan Pudu)
隆雪联胜国术团(Jalan Sultan/搬迁Jalan Pudu)

*还再整理中。

Monday, August 3, 2009

华人的组织与社团


华人一向重乡谊亲情,乐于互相照顾,所以南洋华人社会有一特色,就是各地社团林立。华人组织社团,主观上有传统性的渊源,客观上是基于现实环境的需要。

南洋华人最初成立的华人社团以寺庙与义山为主,这是因为敬神观念与终身后事思想,客死异乡不能遗灵回乡,须取吉地入土为安。随着社会的演变,华人组织社团可分类为:

地缘性组织
马来西亚的会馆或同乡会大体上可分为:省份、州府、县属及乡镇。
省份:福建会馆、广东会馆、广西会馆、广汀会馆。
州府:嘉应会馆、潮州会馆、广肇会馆、福州会馆、琼州会馆、漳州会馆。
县属:惠安公会、南安会馆、番禺会馆、永定同乡会、海南会馆、兴宁同乡会、诏安会馆、潮安同乡会。
乡镇:惠南联乡会、惠北联谊会。

还有一些是超越省份的组织如三江公会,三江是:江苏、浙江、江西省人士,因为人数少,所以自行组成公会。

血缘性组织
以姓氏组织社团,华人姓氏多,马来西亚的华人都有姓氏宗祠或公司祀奉先祖,这些宗祠都会有一个堂名,如:许氏高阳堂、李氏陇西堂、王氏太原堂、黄氏江夏堂、曾氏三省堂、林氏忠孝堂、吴氏廷陵堂、陈氏颖川堂、郑氏荣阳堂、周氏峡山堂、叶氏南阳堂等。一些因姓氏同一来源而共同组成宗祠,如:苏许连宗祠、颜谭巫宗祠、辛柯蔡的济阳堂、洪江翁方垄汪的六桂堂、刘关张赵的古城会馆、陈胡姚卢袁田的颖川公所,吴周蔡翁曹的至德宗亲会,至德宗亲会后来再广大加入济阳堂及六桂堂,刘关张赵杜范侯韦士陶唐金钱尧舜龙鱼豕的龙冈亲义总会等。

业缘性组织
业缘性组织即是同业公会,业缘性组织的组成多为了同行业本身的利益关系及联络感情,如:矿业公会、种植业公会、服务业公会。一些业缘性组织也溶合了地缘性,如:潮商公会、福商公会、福州咖啡公会等。还有地缘性与血缘性组织的结合,如:南洋茶阳赵氏公会、北马六桥林氏公会等。

地缘性组织成员是同乡,血缘性组织是同宗,业缘性组织是同行,其他性质的组织也可归类成同道、同学、同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