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30, 2009

雪隆广西会馆



当八桂先辈乡贤来到雪兰莪谋求发展,以开代森林,种植树胶,开采锡矿。由于人数日增,为联络乡谊与福利,而有成立同乡团体之需。

1898年7月20日,乡贤汤东向政府申请到义山廿亩,后任义山理事长,办事处设于苏丹街兆和号。1907年,在总华民政务司(Chinese Protatornte)的安排下,选出各华人帮代表,充任仙四爷庙产业受托人,汤东为广西同乡代表,1913年汤东退休后由李宝三代表,办事处设于苏丹街粤恒安号二楼。一年后,办事处移到苏丹街五十一号,并命名为富华。

1922年,为加强团结及广大组织,提议创立会馆,名为广西公所,设于指天街七号。因同乡日增,原有的会所不足应用,1924年,发动向乡人筹募置业基金,筹得三万余元。当时会馆代表与名矿家陈占梅磋商,以最低的地价买下莲藕塘古路律(Jalan Pudu)十二及十四号,吉隆坡广西会馆也宣告成立,并于1927年举行开幕仪式。

1965年,因会馆久经风雨侵蚀及不足以应付环境与时代潮流,理事们决定重建新的四层楼会馆大厦。一座壮观富丽堂皇的新大厦终于在1973年落成。

雪兰莪暨吉隆坡广西会馆自成立以来,为团结乡亲、服务乡亲、谋利于乡亲、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弘扬华族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深得马来西亚乃至全世界广西乡亲的信赖。

Tuesday, November 10, 2009

雪隆兴安会馆


雪隆兴安会馆筹组于一九三四年,成立于一九三五年,迄今足足垂五十余载,在本邦兴化人乡会社团之中,可说是拥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兴安会馆的创会发起人是杨兆琰、姚金榜等诸先贤。宗旨有:(一)联络同乡感情,(二)开办学校。

萌芽时期,兴安会馆先后借用机合巴士有限公司以及雪兰莪自由车商会为临时办事处。一九三九年以一万三千元的价格买下吉隆坡戏院街门牌六号为会所。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马来西亚光复,百端待举,杨兆琰高龄再出,亲力亲为推展繁冗的复办工作。

本会于一九四七年二月十五日赞助出版《兴化文献》,为本会写下了最辉煌的一页。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兴安会馆申请新注册,迟至三年后,始获正式批准。

一九五七年本会以一万六千元向吉隆坡三教堂买到十五碑两块地段,以作兴建新会所之用。

本会亦成立监察委员会、福利委员会及奖学金。本会新厦竣工后出租,大大增加了本会的收入。

*早期会址设于吉隆坡Jalan Panggong 六号,现会所位于吉隆坡十五碑13G号。

载自福建乡音网

雪隆鞋业公会


雪隆鞋业公会創立1916年,当時取名为“達慶行公所”,於1940年更改名称为“達慶革履行”,之后於1959年改称“雪蘭莪鞋业公会”。

1981年通过新名称 “雪隆鞋业公会”,英文名称为 “Selangor And Federal Territory Shoe-Makers Association” 並訂每年1月1日为公会成立纪念日,会庆联欢宴会則在1月2日。

2000年4月23日英文名称改为“Selangor And Kuala Lumpur Shoe Industry Social Association” 。

2005年更改英文名称为“Selangor And Kuala Lumpur Shoe Industry Association”。

*早期会址设于吉隆坡Jalan Balai Polis,现会所位于吉隆坡Jalan Kenanga 23A号。
载自雪隆鞋业公会

Monday, November 2, 2009

雪隆惠州会馆




*惠州會館戰前初期廟宇式的會館建筑,惠州會館創辦的循人學校就設在館內。


*惠州會館于20世紀中葉第一次重建4層樓的會所大廈


*1961年本會館增建5樓工程圓滿完工,由當時任我國衛生及福利部部長拿督翁毓齡主持開幕

雪隆惠州會館創立於一八六四年,当時,先賢甲必丹葉亞來創設“惠州公司”於今之吉隆坡羅爺街吧生河畔,供南來拓荒之同鄉歇息。一八六八年後遷至吉隆坡茨廠街現址。由於南來同鄉日眾,而年幼子弟須受教育,乃於一八八四年附設私塾於會館內,并從惠州家鄉聘請舉人葉樹綱先生負責教學工作。

一八八五年四月,甲必丹葉亞來不幸病逝後,乃由先賢葉致英繼任華人甲必丹。葉致英與其女婿蕭邦榮、先賢葉傑良等領導會館,將會館原有之簡陋會所改建為富麗堂皇,雕梁畫楝,美奐美侖之中國式館宇,并邀得北京御史先賢鄧承修公書贈牌匾“惠州會館”四字懸於會館門上。

一八九五年,惠州會館與廣肇會館、嘉應會館、海南會館、潮州會館及茶陽會館合創吉隆坡廣東義山,為廣東屬等先人提供葬地,俾不幸去世者能入土為安。

一九一一年,中國辛亥革命成功後,國內推行新式教育,海外僑胞教育事業亦深受影響而追隨之。惠州會館私塾於一九一三年改為新式小學,取名“循人學校”,以示飲水思源,承先啟後之意。因惠州各縣屬,漢時置為南海郡,隋唐時改稱循州府,至宋真宗天禧四年始易名惠州府至今。

一九三九年四月惠州會館動工重建為四層商業、辦公及住宿大樓。

日軍侵略期間,循人小學臨時校舍遭炸毀而被迫停辦。戰後,暫以會館新廈作臨時校舍。於一九四六年尾購得之吉隆坡陸佑路現址上興建臨時校舍八間。

一九五四年正月十五日正式批准注冊為“雪蘭莪惠州會館”。其後,吉隆坡改為聯邦直轄區,行政上與雪蘭莪州分開。為配合政局之發展,正式申請易名為“雪隆惠州會館”,并於一九八六年四月二日獲得社團注冊官之批准。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三日動工興建位於茨廠街之會所五層舊建築,改建為現代化之十三層商業及辦公大廈,至次年八月八日,大廈地基已掘至深入地下四十尺時,我國突發生嚴重合作社風暴,本會大廈建築工程被迫停頓。大廈工程於一九八九年十月廿日復工,而於一九九二年六月廿二日取得臨時入伙紙。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十二日惠州會館新大廈開幕暨一百卅一週年館慶大典,新大廈開幕典禮在隆重而莊嚴的氣氛及海內外嘉賓、鄉親及會員同鄉們的見證下,成功地圓滿完成,為惠州會館歷史增添了光輝的一页。

*早期会址设于吉隆坡羅爺街吧生河畔,现会所位于茨廠街。

载自雪隆惠州會館

雪隆理髮公會




*雪隆理髮公會前身理髮行慶祝成立50周年紀念時,在會所前樹立牌樓,以示隆重其事。

百年前大樹下擺檔 見證吉隆坡蛻變
雪隆理髮公會(Selangor & KL Dresser Association)成立至今,屈指數來已進入第九十八個年頭,可說是見證吉隆坡各個階段歷史發展,由簡陋小市區逐步發展到今日大都市。 不過,雪隆理髮公會卻有如一個人從兒童慢慢成長為風度翩翩的少年,進入風華正茂的青年、壯年,而今卻步入暮年。

雪隆理髮公會前身是理髮行,成立于1911年,設立活動中心于吉隆坡茨廠街附近,與著名齋菜館佛有緣及鞋業公會相毗連,訂每年10月10日為理髮行日,8月28日為秋祭。

流行女子理髮
100年前,華人的祖先從中國南來,落腳吉隆坡及附近地區后,為了尋找生活,那些擁有理髮手藝的便在街邊或大樹底下擺檔,做起理髮師生意來。 當年的街邊與大樹下理髮店,只擺放一兩張理髮椅,獨自一人打天下,或與友好一起經營,很少向人租店。

就以理髮公會現任主席彭眼雄來說,他的父親彭沾當年是在半山芭巴沙路鐘萬公神廟旁街邊開理髮店,而他也是那兒學藝起家,那時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我國獨立前的情況。理髮店是木板建的,沒水沒電流。 彭眼雄受訪時說,向父親拜師學藝畢業后,六十年代初便自己出來闖天下,在半山芭巴沙峇魯律一間店舖樓下,開設光有女子理髮中心。

他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吉隆坡開始慢慢流行女子理髮。女子理髮師傅多數從怡保請來,聽說怡保是最先從香港引入這種潮流,而年輕女子就紛紛學習理髮手藝,以迎合市場的需求。 他說,女子理髮中心在吉隆坡興起后,其他大城市也跟隨,甚至人口集中和繁華的小市鎮也有女子理髮中心。當年吸引不少男士光顧,有些是貪新潮,當然有些則醉翁之意不在酒。

新生代沒興趣傳統行業 會員老化沒人接班
彭眼雄說,經歷98年風雨路后,雪隆理髮公會面對會員老化,無年輕人加入接班窘境。 究其原因,是許多新生代已沒興趣從事理髮業,或轉型經營男女美髮及美容業,而這一階層業者對歷史悠久的理髮公會不屑一顧,他們有自己一套想法。 他說,理髮公會曾嘗試過招收男女美髮院業者加入公會,以壯大組織和藉此讓他們接班,但徒勞無功。

目前,理髮公會會員沒進行正式統計,正確數字不得而知。不過從每年發出信件后,每次僅有二三十名會員來參加大會,主要原因是許多會員已停業或轉行或退休,新入行的則寥寥無幾,以前的會員一度達到200名。 他說,根據他的觀察,那些仍然營業的傳統理髮中心,在吉隆坡應該屈指可數,最多是10多間,其他附近市鎮更是少得可憐。

七八年沒晚宴 100週年將辦大型慶典
彭眼雄說,鑒于會員人數逐漸減少,理事會成員也沒年輕人,所以活動自然就逐漸減少。近七八年來,沒舉行過有規模的週年紀念晚宴,也很少獲得友會來函邀請前往參加。 幸好,雪隆理髮公會至今尚有一群同心協力,志同道合的理事成員,而年齡也不是太老,大家還有一股愛會的心,以及願意繼續付出和擁有服務社會大眾的精神存在。

這群理事會成員年齡介于40至70歲間,最老是蔡開福,年齡達八旬,但老當益壯,熱心會務不亞于年輕人。 他說,理髮公會目前擁有良好經濟基礎,除了有現金存款生息外,也擁有在燕美律一座公寓單位出租,收益足夠供每個月會務開銷。目前的會所也是在1977年購置,所以理事會不用為經費而煩惱。 公會已討論將在100週年雙金禧紀念時,舉行一次大型慶典來歡樂。

報導:曾天生
Chinapress January 20, 2009 19:20

*早期会址设于吉隆坡Jalan Balai Polis 1号,现会所位于Jalan Landak, Off Jalan Pudu 24-1A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