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6, 2009

建发药行(1)


位于吉隆坡茨厂街门牌五十九号的建发药行(Kien Fatt Medical Store)是一间具有约60年历史的药行,而它正如一面镜子,反映着近代中药店的沧海桑田。

建发药行东主吴子日指出,现在到处都有中药店,已没有人会特地到某一间中药店采购药材,目前顾客多以街坊、附近的工作人士和遊客为主。

他说,仅是依靠售卖中药生存并不容易,因此中药店兼卖廉宜杂货,成了另一种经营方式,以求吸引顾客上门,但是,现今许多霸级市场的杂货价格更低,严重的打击了中药店的生意。

中药店被视为传统行业,其经营方式是依靠长时间的工作,来赚取微簿的利润,因此,年轻一代多不愿投身这个行业,导致面对接班人断层的危机。

吴子日说:“我们的工作时间从早到晚,一年内的休息时间只在农历新年那一两天,年轻人根本不能接受这种方式,除非他们没有选择。”

这个行业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年轻人不愿投入中药店,让其前景起了更大的问号,而传统经营方式在这样讲求包装、宣传和效率的时代,还有多久的立足时间和怎样的立足空间呢?这些都是值得深思与关注的问题。

顺应时势勇于求变 投巨资包装塑品牌
随着讲求包装、品牌、宣传的时代的到来,中药店也逐渐蜕变,但这样的改变仅在少数,无论是在大马或是在国外,寻求改变要面对的就是资金问题。

吴子日指出,余仁生和香港的位元堂就是从中药店转型后的例子,它们都付出了巨大的资金,重新包装中药,经过大量的宣传之后,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

余仁生,在大马创业,总部设在新加坡,由于勇于改变,其销售店偏佈大马、新加坡、中国及香港。“但是,大马单独经营的中药店,是不太可能做到这点的。”

事实上,在大马以传统方式经营的中药店佔绝大多数,但是,还是有些中药店业者勇于踏出第一步,并且赢得不俗的成绩,其中包括信兴祥与阿业靓汤。

此外,拥有336年历史的北京同仁堂也是从传统中药行业,重新塑造和定位的成功例子,这家曾受雍正皇帝钦定供应御药的中药店,经过数次的人事变迁和时局变更后,目前除了在中国国内无人不晓之外,更以保健养生的形象开拓海外市场,大马也是其中一个立足点。

至于选择以不变应万变,继续用原有的方式经营的大马传统中药店,只有通过其他附加的方式吸引顾客的目光,如推荐养生保健的物品,让顾客了解适当保健的重要性,以此增加盈利。

但是,吴子日表示,这种争取盈利的方式亦受到挑战,不少以讲求保健为主的直销行业,逐渐成为中药店的竞争者,而直销业者通过精致的包装增加吸引力,中药店因此失去了不少的顾客。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年代,中药店业者似乎只能坚守品质这最后一道防线,但这还能撑多久呢?或许,只能期待有大财团看到中药店的潜在能力,进行收购并发展成连锁店,才有办法改写中药店的生命线吧!

-转载中国报精彩系列2005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