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9, 2009
品泉茶樓(1)
第四代出擊,“品泉”老字號餅家東山再起!
從19世紀80年代曾祖父,至1890年爺爺黃日升在茨廠街開設品泉茶樓,爸爸黃泉漢在1960年接手近50年后,竟落得無后人繼承。 幸好兒子黃國東不忍祖業失傳,落得無人問津的慘況,最終決定放棄興趣,專注重振品泉。
黃泉漢感嘆:“這遲來的春天,總比沒來好。”
品泉的餅各式各樣包括皮蛋酥、江酥餅等,每天出爐的餅幾乎都是熱賣品。
若從1890年開始計算,品泉(Bunn Choon)餅家這老招牌,至少也存在了118年。 現年30歲的黃國東,是品泉第四代接班人,對于陳年往事記憶模糊,更別說是曾祖父當年的辛酸史。 黃國東很努力的記起曾祖父及爺爺那年代的情況,向《中國報》指出:“我的曾祖父打從以前就已經開做中式餅賣,是直到1890年,爺爺黃日升才正式開了品泉茶樓。”
在那個年代,茶樓是當時的餐館形式,分有早上賣點心,午市則煮炒,間中也有賣中式餅,生意相當好。
2003年茶樓結業
大約1960年,黃國東的父親黃泉漢,接手品泉茶樓生意依舊興隆,而且每逢到了中秋佳節,品泉月餅的銷量更是特別火紅。 黃國東只記得說:“當時,父親只是做中秋月餅銷售額已有幾十千令吉。” 不過只可惜父親欲退休,孩子卻無心接管,甚至連親友也沒有人願意接手,眼看一盤大好生意就快落沒,父親也有心無力。 于是2003年,品泉茶樓終結束營業。
黃國東坦言:“當下雖覺得可惜,不過做餅和接管生意是截然不同的事,我真的沒興趣。” 一個稱得上是百年品牌的老字號頓時消失,許多舊顧客都議論紛紛,百思不得其解,為何生意那么好,卻不持續經營? 這種“顧客不停詢問下落”的情況維持了好一段時間,同時,黃國東在這期間也認真的思考,顧客支持不斷,是否應該重振品泉?
三思之后,他決定重掛品泉招牌,東山再起! 從06年尾重新營業至今,事實也證明的他的“重來”是沒錯的。儘管黃國東每天凌晨4點開始工作,每天都能把餅賣完,日入約400至500令吉,他已心滿意足。 他承認,品泉重新出發的這條路的確是很順利。
“由于早前的機器仍保留著,加上各原料供應商都願意讓我先拿貨后付款,我所需投資的資本非常少。”
再者,有一班死忠的顧客一直以來的支持,重新開業至今不曾面對滯銷的問題,反而天天售罄。
現在,父親欣慰的說:“這遲來的春天,總比沒來好。”
興趣不能當飯吃 現實終究是現實
黃國東說,出爐后的蛋撻若首個小時內不售罄,下場則是全丟垃圾桶,這樣顧客才能永遠吃新鮮蛋撻。黃國東的故事再次告訴我們,現實與理想是不能併存的。 當初,黃國東眼睜睜看著父親把品泉茶樓結束,除了因為認為自己沒能力管理之外,另一原因是為了興趣---攝影。 他自豪地說:“店前橫幅上的照片全都是他自己拍攝的,還有名片上餅的照片也是我的傑作。” 黃國東中學畢業后,就跟著堂哥學攝影,雖然沒有上過正統的攝影課程,不過數年經驗累積,還是有一定的攝影水準。 這也就是為什么,他寧願看著品泉茶樓結業,也不想放棄興趣。
等待再續前緣
不過,人往往總在最后關頭,得向現實低頭。 “攝影這份工作也是和別人打工,但品泉已經有客源,有設備,是一個屬于自己家族的事業,為何不自己做老板呢?” 最終,黃國東也選擇了放棄興趣,坦然面對這現實的世界,這家傳的祖業。 詢及何不在業余時間,繼續自己的興趣,他直截了當的回答:“哪有時間?” 他計算著,早上4時至中午12時開店賣餅,回到家后約中午1時至晚上9時做餅,然后后倒頭大睡,隔天重複一樣的時間表。 看起來,這攝影的興趣只能等哪一天,他事業有成之時,再續前緣吧!
精緻小巧中餅吃 造就未來大計
品泉的顧客來自各階層人士,其中以上班族及家庭的客人居多,黃國東妻子也常在店里幫忙。雖然只是剛重新開始營業不到兩年,不過黃國東心里也是滿懷夢想的希望著,有一天......
“品泉可做到像城中著名的西餅Auntie Anne一樣,每個人可帶著精緻小巧的中式餅邊走邊吃,否則就坐下品嚐奶茶咖啡。”
他說,西餅是非常甜的食物,但還是廣受大眾歡迎,這是因為西餅小,不會膩,中式餅也可製成小巧型。 品泉重新營業后,餅的美味及手藝不但沒變,而且還多了幾重市面上未有的新式餅,例如檸檬口味老婆餅及咸蛋酥,都是黃國東從海外參考回來的創新作品。
欲請專人打理
“隨著時代轉變,我已將部分餅的形狀改小,方便食用及攜帶,目前精緻小巧的蛋撻正是本店暢銷食品。” 由于以前常看父親與親友因為感情牽絆,往往在做起生意來,對人甚于對事。 “將來品泉業務漸上軌道,我會選擇請專業人士來管理,而不是自己人。” 那豈不是要將做餅的手藝外傳? 他卻笑言:“我一雙手只能做十大盤餅,但一個腦卻可做出100大盤餅。”
報導:吳俐瑩 《中國報》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