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7, 2011

受影响的单位(12) -----玉壶轩



阿圆(左)及泰哥每天凌晨就在厨房內烘培玉壶轩点心及糕点,让顾客每天能享用新鲜出炉的点心。(图:光明日报)

李慧菁说,若玉壶轩不搬迁,或会影响其他商店,因此她与家人已接受搬迁的事实。(图:光明日报)

华人处处能生存‧玉壶轩83年老茶楼不反对徵地

从古至今,华人都有上茶楼享受“一盅两件”的习惯,茨厂街一带是华裔先贤发跡的地方,有华人的地方就当然少不了饮茶文化,因此当时处处见茶楼的踪影。

苏丹街的安记,荷香茶室和昌记宴乐、联陞、成记、品泉、丽章、爱群、松江、香茶楼、锦纶泰等都是茶客的最爱,当然少不了拥有83年歷史的玉壶轩。

较早前政府宣佈向茨厂街及苏丹街业主徵地,玉壶轩也是受影响单位之一,玉壶轩是少有不反对徵地的单位。玉壶轩第三代传人李慧菁是一个积极开朗的女性,她说:“华人血统里流著坚毅拼搏的精神,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生存!”
儘管此次徵地受影响大部份业主来自苏丹街,但碍於捷运路线路问题,位於茨厂街的玉壶轩也难逃徵 地的命运。当获悉茶楼將被徵用及拆除时,身为玉壶轩茶楼负责人,也是第三代传人之一李慧菁首个念头则是,“太好啦!我以后终於不需早起干活啦!”,李慧菁 就是这么一个谈吐风趣的女人,与她聊天非常有趣,不时被她逗得哈哈大笑。

不过,李慧菁当时並不“坐以待毙”,她曾询问专业人士的意见,得知在国家未来发展洪流中,必须要有所牺牲的道理。

未知迁至何处
“有一名退休工程师顾客曾向我解释徵地的必要性,国家基建公司曾在匯报会上说明工程將会影响茶楼建筑物的构架安全,因此我们唯有接受事实。”

她笑说本身喜欢乘搭火车及轻快铁,深明捷运对隆市未来交通系统的重要性。“捷运一定要建,这点我们是赞成。如今捷运路线是沿用到我们的店面,我们获赔偿后就唯有搬迁。”

她说,若玉壶轩不搬迁,导致捷运路线绕道,又必会影响其他店铺。“做人不能那么自私,我们不搬,必定会影响他人,倒不如就我们搬迁吧!”

当她与家人作出决定后,就为玉壶轩未来的命运作出打算。前一辈因劳碌奔波数十年感到疲惫,曾一度有就此结束玉壶轩的念头;但第四代的却希望把家族生意传承下去。

经过一番商量后,玉壶轩將继续营业结业,但迁至何处则是未知数。“年轻一辈的想继承下去,我们当然欢迎至极。”
李慧菁说,她的爷爷数十年前从中国唐山南下,在艰苦的环境下创下玉壶轩,招牌保存至今,让家族生存至今。
“如今我们后代的情况不正与爷爷当时面对的艰难情况一样吗?爷爷都能咬紧牙关渡过难关,难道我们不能吗?”
她声称,玉壶轩离开茨厂街后,並不代表不能继续生存;只要家人仿效华裔先贤拼搏辛勤的精神,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继续生存,將玉壶轩发扬光大。

大伯娘不识字
厨房楼面一脚踢

玉壶轩在苏丹街经歷数十年风风雨雨,曾经卖月饼卖到断市,一度成为佳话;不说不知,玉壶轩曾一 段长时期是由人称“玉壶轩大嫂”所掌管;而点心茶楼用的白钢铁包点蒸炉原来出自於玉壶轩,当李慧菁细说起玉壶轩茶楼的大小事蹟时,宛如电影情节般浮现在脑 海,令人不禁想一探此老店的故事。

玉壶轩是李慧菁的爷爷一手所创办,当年中国生活环境贫困,李爷爷从中国顺德大梁乡村头来马討生活。李爷爷为人打工,卖檳榔及凉水。

虽然当时收入微薄,李爷爷仍租下店面开办玉壶轩茶楼,开始经营在中国时的老本行,卖手工点心及包点。
“当时爷爷很穷,把商店楼上租给外人住,他与家人就睡在楼梯口,每天很早就起床干活。”
她笑说,自有记忆以来,茶楼总是很热闹,每天早上都有许多人在茶楼里进进出出,大家开开心心又度过一天。

2媳妇不再嫁
“奶奶15岁就嫁给爷爷了,他们共有10个孩子,分別是6儿子4女儿。但在日治时代过后,我们两位伯伯因病离世,爷爷为此非常伤心,不久后也鬱鬱而终。”

“奶奶同时期失去至亲的丈夫与儿子,伤心欲绝,但她看到家里每一个成员及小孩仍需吃饭,不得不收起眼泪,要自己坚持为这头家支撑下去。”

李奶奶原意是让两名媳妇再嫁,但李家两名媳妇都希望留在李家,大伯娘天资聪颖,协助李家打理玉壶轩,二伯娘则是一名温柔贤淑的女人,则留在家里服侍李奶奶。

“我的大伯娘是茨厂街的传奇人物,她不曾到学校唸书,但她在茶楼却可以算账记账,帮忙打理厨房及楼面。在那个年代里,很少女性可以办到,大伯娘真的很能干。”

久而久之,茨厂街人们都称李慧菁的大伯娘为“玉壶轩大嫂”。这名“玉壶轩大嫂”从19岁就在玉壶轩里任劳任怨,直到80岁才退下岗位,是一名令人敬佩的人物。

包点钢铁蒸炉
源自玉壶轩

现今点心茶楼里的包点白钢铁炉原来是出自於玉壶轩茶楼。
李慧菁说,每个家庭成员在玉壶轩都各司其职,每个人都有属於自己的岗位。“我爸爸对机器很有研究,茶楼里任何电器、器具坏了,都是由他负责维修。”

她说,以前茶楼都是用木制蒸炉,但木蒸炉有一大坏处,即很容易长蝨子,既难打理又不卫生。
“父亲就拿著纸与笔在一角,画著画著就设立了一个包点蒸炉图像来,他把设计图交给白钢铁厂,要求对方依据设计图作出包点蒸炉。”

自此之后,玉壶轩就此使用白钢铁炉蒸包点了;而该白钢铁厂就也依样画葫芦地製造白钢铁蒸炉出售,许多茶楼陆续选用此蒸炉了。

曾卖月饼卖到“封店”
说起玉壶轩茶楼,当然不能不提及玉壶轩著名的月饼。依据茨厂街老街坊的说法,玉壶轩曾创下人潮挤满店的壮观纪录,卖月饼卖到“封店”!

她回忆说,每当中秋节將近时,师傅们不仅在茶楼做月饼,家人则在住家做月饼。“家里使用砖炉烘培月饼,那时回到家都觉得很热,快受不了!”

旧时代卖月饼不及现代普遍,供不应求,顾客在玉壶轩店外大排长龙,等候月饼出炉。“月饼一出炉,顾客也不理月饼仍热呼呼地,就涌上前抢购。一些老顾客说,当时店里是关著门做生意,一手交钱,一手交月饼。”
隨著今年因徵地事件发生,玉壶轩茶楼今年不准备烘培月饼售卖。若想再次享用玉壶轩传统风味的月饼,就得看明年玉壶轩茶楼是否仍存在了。

旧伙计的话
阿圆:想做到退休
但事与愿违

玉壶轩屹立80余年不倒,幕后一班功臣的功不可没。这茶楼不仅年资长,就连一班伙计的年资也至少超过10年,有者年资甚至达30年,玉壶轩头手包点师傅“阿圆”邱志成就是一个例子。

MRT来了,万一茶楼结业,阿圆对未来生计感到忧虑之余,更大的感触的是这里工作了约30年,十分不捨。阿圆说:“在这里工作这么久了,怎么说都有感情,对老板、同事,或甚至每天烘蛋挞的烘培炉,都有著深厚的感情。”
今年已50岁,原打算在玉壶轩工作直到退休为止,但看来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阿圆的忧虑,尽显在其眼神中。
“我的孩子却还在求学中,若再到外找工作也有一定的压力,得重新適应环境,甚至得顾虑著如何与年轻一代的沟通。”

由马王做到包点头手
阿圆当天是与另一名茶楼老臣子陈泰隆及玉壶轩负责人之一李慧菁一同受访,李慧菁笑称:“他们一人是被骗进来,另一人则是被逼进来的!”,话一说完,就听到3人齐声大笑。

原来当阿圆还是个20岁小伙子时,刚考完大马教育文凭,在亲戚介绍下,进入玉壶轩茶楼当个“马王”,他打算度过长假后就另谋高就。岂料,他发现自己对点心行业甚有兴趣,就决定继续在此打工,从打杂的“马王”
一直做到目前的包点“头手”,一做就是30年,难怪会被李慧菁开玩笑说“打了一辈子的假期工!”

阿泰:老板很好人
別处找不到

老伙计陈泰隆在玉壶轩的资歷较浅,但也有11年之久。原来当年阿泰哥是在父亲大人的一声令下入行当学徒学做点心,所以是“被逼”的。

玉壶轩茶楼每天早上新鲜出炉的糕饼、点心及包点都出自於他们及其余数名伙计的手,每天的工作时间从清晨3时至早上9时左右。他们每天傍晚再回到玉壶轩为他们准备的宿舍,清晨醒来后就直接在茶楼“开工”。

培养默契
李慧菁说,伙计工作多时已培养一定的默契,大家工作时非常认真专心,各司其职,每天茶楼才有一炉炉香喷喷的蛋挞、包点及点心出炉。

阿圆说,厨房里每个人都没有脾气,大家都不会起爭执,虽然工作期间大家都不苟言笑,但越忙就越起劲;而在空閒时间又嘻嘻哈哈打成一片了,这是他钟情这份工作如此长久的原因之一。记者猜想,这也是他更捨不得玉壶轩的原因,那是一种用时间累积下来的感情,不可轻易抹杀。

阿泰哥讚赏玉壶轩老板很好人,外面不知是否还可找回如此优秀的老板。记者相信阿泰哥此番话说得真诚,並不是故意奉承在场的李慧菁,3人的互动並不是短时间內可捏造出来的。

后记
有机会重开
请回2老伙计

玉壶轩的命运將会是如何,暂且没人知道。询及李慧菁若他日玉壶轩有机会重开,是否还会聘请这两名老伙计?李慧菁当下就回答“这是当然啊!”,她还开玩笑,如今两名老伙计都上报了,还担心两名伙计被其他茶楼挖角呢!
说毕,又是一阵笑声。那天中午的玉壶轩茶楼充满欢乐笑声,散发著浓浓的人情味,令人回味无穷。

2011-09-05(光明日报‧报导:叶珮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