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7, 2011

受影响的单位(19) -----人镜慈善白话剧社




社长李善图:人镜剧社是拥有数十年歷史的慈善机构,也是当地文化价值之一,绝不能將前辈的心血毁於一旦。(图:光明日报)

歌声绕樑见证老街变迁‧人镜剧社行善为乐91载

人镜慈善白话剧社位於苏丹街57號,在苏丹街与汉惹拔路的交界处。
阳光照耀下,整栋白色建筑物显得亮丽耀眼,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西洋古典建筑物外以书法刻下“人镜慈善白话剧社”牌匾,中西气息混合交错,淡淡散发艺术气息。

“以人为镜,可知得失”是人镜剧社秉持的处事原则。走过漫长岁月,人镜举办各项慈善义演,为华社作出贡献。社长李善图告诉《光明日报》,剧团早年曾义演筹募经费,供英年早逝的男高音陈容前往意大利进修声乐,后者不负所望,学成后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芒。

脚踏著旋转楼梯登上人镜位於二楼的礼堂,礼堂非常宽阔,前方有一个表演舞台,墙壁上掛满泛黄的剧社的照片,记载著该社的辉煌岁月。

每踏一步,脚底下的木质地板都会发出吱吱声,这里的一切一切,都散发出古老的气息。
整栋建筑物里里共有三个楼层,底层出租予商务书局及鄺福荣洋服店、二楼为剧社的礼堂及办公室,顶楼则是天台。
社长李善图、司理吴锡荣及財政黄文胜在办公室里翻著旧资料,一一敘说人镜数十年来的大小事蹟。
早前许多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当中不乏工商团体或俱乐部,但这些社团仅限於同业。一群热爱演唱及戏剧的人士,包括游山泉、郭云泉、苏炳坤、任苇苗、沈辉及梁仁甫等人发起人镜慈善白话剧社。

提倡慈善为乐
李善图指出,剧社於1920年6月1日正式开幕,社团初期设备简陋,碍於没有固定会所,因此剧社成员寥寥无几。
但在剧社创办人齐心合力下,几乎每个晚上都开班练习歌剧,才吸引更多新会员加入,剧团也逐渐壮大。
人镜隨后因日治时代而陷入经济困境,社员邓荷义於1948年担任司理一职后,开办人镜社员彩票,而后还设立人镜慈善部,提倡慈善为乐,协助社会福利。

人镜本著“以人为镜,可知得失”这句名言走过漫长世纪,多年来注重慈善工作,不遗余力地为华社进行筹募及义演。
李善图指出,剧社於过去数十年来曾为华社筹募逾百万令吉的善款,中华大会堂、同善医院等皆是受惠单位。
同时,他表示,当年剧团非常赏识已故男高音陈容的音乐才华,筹办义演募经费,供陈容远赴意大利进修声乐,为作育英才出一份力。

创立於1920年迁至苏丹街会所。人镜过去91年来默默屹立在苏丹街,见证百年老店老街整个世纪的变迁。

以彩票收入购5栋產业
人镜慈善白话剧社巔峰期约有上逾千名成员,也以彩票收入购下5栋產业;但隨著时代变迁,成员人数急剧减半,而其中3栋產业都已变卖。

年轻一辈对粤曲不感兴趣,社员平均年龄50岁以上,面对青黄不接的窘相。吴锡荣声称,剧社仍有接班人,况且当人们到了一定年纪后,则对粤曲產生兴趣,惟唱粤曲並不会一朝一暮可练成。

李善图表示,曾有人於20年前提出350万令吉高价购买约3000平凡尺的剧社,但遭拒绝。
他声称剧社是拥有数十年歷史的慈善机构,也是当地文化价值之一,绝不能將前辈的心血毁於一旦。
因为这份坚持,人镜慈善白话剧社目前仍然屹立不倒,成员练习歌唱及粤曲的嘹亮歌声,徐徐从这百年剧社传出。

港粤曲名伶来马必拜访
人镜慈善白话剧社经歷了粤曲丰盛年代,当年的已故粤曲名伶邓碧云、新马师曾邓永祥、七公主等来马登台时,必定会上门拜访人镜,非常风光。

李善图指出,旧时代的娱乐场所,如购物广场、卡拉Ok及戏院等都不普遍,人们閒来时就上社团来练歌唱戏曲,这都是上一代人的乐趣。

当时粤剧所向披靡,每当名气响噹噹的香港粤曲名伶来到隆市,必定会现身人镜慈善白话剧社,与该社粤曲社交流切磋,引起一时轰动。

2011-09-10 (光明日报‧报导:叶珮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