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7, 2011

受影响的单位(19) -----鄺福荣洋服店




鄺福荣洋服店就在人镜慈善白话剧社底层,是一间带有英式传统的洋服店。(图:光明日报)

第五任国家元首阿都哈林慕阿詹沙苏丹伉儷与英女皇伊丽莎白合照,国家元首身上的洋服同样是由鄺福荣洋服店缝纫。(图:光明日报)

鄺福荣洋服店 Kwong Fook Wing Tailor

鄺福荣洋服店立业苏丹街已有93年。店主鄺锦流指出,鄺福荣是其爷爷,鄺爷爷曾远赴英国学做洋人传统戏服,当时可真了不起。

父亲接手爷爷的洋服店,而他又从父亲手中继承了洋服店。三代人数十年来坚持手工缝纫,缝出合身服贴的大衣。

为最高元首
首相製西服

鄺福荣洋服店位於人镜慈善白话剧社底层,是一间復古式的洋服店。从外头的玻璃镜望进去,有一位高大的裁缝师在里头默默裁缝西服,推开厚重的木门,门上的旧式门铃叮铃响起,一时错觉,以为自己坠入了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

店內的装潢以木质为主,桌子上放满布料及文件,高高低低的架子上放满了布匹,玻璃壁橱里也掛满缝好或没缝好的洋服,也掛满一幅幅甚具纪念价值的黑白照片,还有就是一张张高官显要的感谢状。

玻璃橱掛满感谢状
这里的黑白照片都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其中一张摄於1974年的黑白照片,那是大马第二任首相敦阿都拉萨首次远赴中国会晤当时的国家主席毛泽东展开两国邦交时,两国顶尖人物握手合照;敦阿都拉萨当时身穿的西装就是出自鄺福荣洋服店。

另一张照片则是大马第五最高元首苏丹阿都哈林慕阿詹沙苏丹伉儷与英女皇伊丽莎白的合照,同样地,最高元首身上穿上的戏西洋服也是出於该洋服店。

洋服店里的玻璃橱掛满当年外国使节及高官显要的感谢状,答谢这间老洋服店为他们缝纫一套又一套的精致的洋服。
鄺福荣洋服店的洋服享誉国內外,採访当天就有一名来自澳洲的游客找上门来,鄺锦流以一口流利英腔英语与顾客沟通,还不忘让顾客欣赏澳洲第十二任总理罗拔哥登写给该店的感谢状。

听著他俩之间的对话,彷彿是电影情节一样;这又是苏丹街另一幅美丽面貌。

无接班人將结业
鄺锦流指出,苏丹街拥有百年歷史,华裔在此处安居乐业,每天过著平静生活,大家彼此认识,数十年来散发现代城市罕见人情味。

“苏丹街以前很热闹,店铺底层是商店,卖吃的用的,楼上则是出租给外地人或马姐居住,大家每天见面都彼此熟悉,互相打招呼。”

鄺锦流指出,他的爷爷旧时在中国生活艰苦,爷爷原是要隨著太公到澳洲工作,惟后来却来到新加坡当起拉车工人;最后则来到马来亚开了洋服店。

“爷爷刚开店时是做本地人生意为多,都是缝纫粗布衣;其爸爸毕业后则进入著名的罗宾臣洋行工作,直到日本入侵马来亚后,爸爸又回到爷爷的店里工作。”

由於鄺爸爸在洋行工作时认识了不少高官显要,顾客们都重回鄺锦流洋服店缝纫洋服,渐渐打响名气。

“我的记忆里,店里顾客为英国高官显要,甚至钦差大臣都来我们的洋服店,因此其他政府部门官员及商行也来我们的店里缝制洋服了。”

他笑说,鄺锦流洋服店让该家族五代人过著安逸生活,“这是家族经营的小生意,如今家族的孩子与孙子事业有所发展,没有接班人了。”

他感嘆此洋服店已是夕阳行业,若他日本身体力无法负荷,营业將近整个世纪的鄺福荣將就此结业。

后记
路是人走出来的

鄺福荣洋服店传给儿子,儿子传给了孙子,祖孙三代敬业乐业,一双巧手缝製洋服,养活一家大小。
到了鄺锦流,子女皆对洋服缝纫没有兴趣,若然因MRT计划而拆迁,鄺福荣洋服店也许就此结业,留下一个时代的印记。

(光明日报‧报导:叶珮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